斑点叉尾鮰鱼养殖系列连载四(斑点叉尾鮰鱼
病原菌特点
病原菌是斑点又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,该菌属于需氧菌,革兰氏阴性菌。斑点叉尾鮰套肠病具有传染快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。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,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鱼,其鱼苗、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。3-9月是该病的发病期,3-5月是该病的高发期。该病的发病水温多在16℃以上,病程一般在2-5天左右,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。
主要症状
(1)发病初期,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,靠边或离群独游,食欲减退或丧失。
(2)部分病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、尾向下、垂直悬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,最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。
(3)发病后期,病鱼腹部膨大,体表出现大小不等、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,在褪色斑的基础上发生溃疡。
(4)病死鱼病鱼鳍条基部、下颌及腹部充血、出血。有的表现为腹部膨大,肛门红肿外突,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,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。
(5)解剖,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黄色或含血的腹水,胃肠道内没有食物,胃底部和幽门部粘膜充血、出血;肠道充血、出血,肠壁变薄,肠腔内充有大量含血的粘液,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,常于后肠出现1-2个肠套叠,套叠的长度为0.5-2.5厘米;部分病鱼可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;部分病鱼可见出血斑,质地变脆,胆囊扩张,胆汁充盈;部分病鱼出现肝肿大,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,或脾、肾肿大淤血,呈紫黑色,或鳔和脂肪充血。
防治措施
(1)全池泼洒“双菌组合”“菌霉净”+“沐菌消”“或“苯扎溴铵”水体消毒。
(2)拌料内服“科克菌”+“应激宁”+“制菌灵”5-7天。
(3)引起套肠症的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,预防该病发生需加强水质调节,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如“乐碧净”,减少池底病原菌繁殖。
(4)科学投喂,严禁过量投喂,定期内保健提升鱼体抗病力。
(未完待续,连载五斑点叉尾鮰鱼鲇爱德华氏菌病防治)。
华扬水产高贤涛
联系我们
-或-传真:-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皮肤白癜风专家
转载注明:
http://www.jwsae.com/yfhl/1486.html